前几天看到微博上有人说家长为了防止孩子沉迷王者荣耀,给小孩子注册steam和买PS4,让他接触“更好的游戏”从而戒掉王者荣耀。

这种观点当然很有市场,毕竟这等于在夸那些玩主机游戏的玩家很有品味,还捎带鄙视了一下腾讯。

但这恐怕只是大人们的一厢情愿。

要知道,大部分主机游戏都不是面向儿童的。《刺客信条》《巫师》《战神》《最后生还者》等等热门大作在欧美都是M级,仅适合17岁以上的青少年。这些常年在排行榜的游戏多半含有大量暴力和性暗示元素,《王者荣耀》在他们面前简直就是无害的喜羊羊。

如果真的要给小孩子买游戏,那至少请选合家欢的任天堂switch。

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产生过“用更好的文艺作品来替代不好的文艺作品”类似的想法。

这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。举个例子,如果有人告诉你,如果孩子沉迷《斗破苍穹》,让孩子多看《三个火枪手》《基督山伯爵》这样的名著就能戒掉网络小说,你觉得可行性有多高?真要以毒攻毒,用王者荣耀和快手抖音打败《斗破苍穹》的可能性还更高。

游戏只是娱乐而已。

“好游戏打败坏游戏”本质上还是不能正视游戏的存在。只是在游戏无法禁止的情况下,退而求其次产生了一种“既然沉迷无法避免,那至少不要沉迷坏游戏”的妥协。

不能嘴上讲取其精华,心里还放不下雅俗之防。

我一直有一个观点,好的文艺作品是对你世界观的奖励。

你至少要对文艺复兴有模糊的认识,才会爱上《刺客信条》里的佛罗伦萨。你至少要看过几部美国警匪片,才能体会《GTA》系列的独特魅力。如果你没听过希腊神话,甚至没看过《圣斗士星矢》,又如何对《战神》心生向往。如果你对人类历史没有一个基本的脉络,又怎么能在《文明》里不厌其烦地尝试历史的可能性。

工夫从来不在游戏里。

如果让孩子自由选择,不玩《王者荣耀》,他也可能投身《英雄联盟》和《DOTA2》,不让他玩手机版《绝地求生》,他也可以换个平台去吃鸡。又有什么意义呢?

更何况玩游戏还有社交需求。

我们那个年代同学朋友之间聊的还是《口袋妖怪》怎么抓稀有小精灵,《三国志》的作弊码怎么调,《火焰纹章》怎么转职更厉害之类的。现在的小孩子聚在一起玩的可离不开王者荣耀/绝地求生/第五人格等等热门手游,拿王者荣耀说事也无非是这个游戏的生命周期比较长。

社交是防不胜防的。我的一个老板觉得国产动画特别低俗,只给孩子看皮克斯和迪士尼,给我们拍着胸脯说自家孩子肯定不知道熊出没。结果后来因为做熊出没的电影发行,小孩子一看到片子就在那大喊光头强光头强。老板懵圈了,一问之下,原来孩子的同学都看,天天聊,根本防不住。自家孩子早就接受自己了内心,只是在照顾家长脆弱的虚荣心罢了。

前卫与庸俗,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,吵吵这么多年,到头来谁也没消灭谁。教员早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说过:

「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。」

回到开头那个问题。孩子如果沉迷《王者荣耀》,做家长别急着替孩子拍板什么是好游戏什么是坏游戏。先好好做孩子的学生,搞清楚孩子到底喜欢什么,想明白了再做孩子的老师,给他对症下药。

如果他痴迷竞技对抗,那《喷射战士》《马里奥赛车》这样的游戏也可以试试;如果他偏爱收集与成就,那《口袋妖怪》可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;如果是为了打发碎片时间,那手机游戏里也有许多优秀的独立游戏;如果他只是想和朋友一起玩,那与其花时间在多人合作游戏上,不如抽时间陪孩子去踢个球。

毕竟玩游戏真的只是玩游戏。

转自 新浪微博 @蒋弄臣